结合自由能计算(三)

结合自由能计算(三)

结合自由能计算方法简介

目前为止,结合自由能的计算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:第一类是最经典的计算方法,被大家广泛接受。这些方法理论非常严格,计算的结果也较为精确,但是需要长时间的数据采集,并且计算也很复杂。因此,这种方法只能适用于体系较为简单的情况,在药物设计方面收到较大的限制。第二类方法是基于主方程的方法。该方法假定结合自由能来自于不同的能量项,而且各个能量项之间不存在交叉,分别计算出各能量项的贡献,就可以得到结合自由能。这类方法的数据采集量以及计算量都较低,因此应用较为广泛。第三类是基于回归的计算方法,该方法将结合自由能分解为不同的相互作用的能量项,通过训练集统计的方法得到经验方程。这类方法取样简单,计算量小,但过分依赖于训练集的选择,体系的变化会导致预测能力的变化。常用的结合自由能计算的计算机模拟方法有,自由能微扰(FEP)、热力学积分(TI)、双湮灭法(DA)、MM/PBSA和线性相互作用能(LIE)。下面简单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基本原理。

1 自由能微扰法

自由能微扰法(FEP)最早由R.W.Zwanzig在1954年提出,一般用来计算状态A到状态B的自由能的变化。其基本思想是从一个已知的状态A出发,通过一些微小的变化到达状态B,在每一个变化的步骤做分子动力学模拟,计算出每一步体系的结合自由能,就可以得到两步之间自由能的变化,把所有自由能变化加起来就得到A到B的自由能变化。

根据参数的选取不同,可以将FEP分为三种,定长窗口增长(fixed wide window growth)、动态窗口增长(dynamic modified window growth)和慢增长(slow growth)。

2 热力学积分法

热力学积分法(TI)也是一种计算自由能差值的方法,可以用一下公式来计算两个状态的自由能变化。和FEP方法类似,TI法也是通过耦合常数在两个状态之间插入多个过渡态。最终将每两个过渡态的自由能差值相加,得到总的自由能变化。

TI法也分为普通热力学积分法(normal thermodynamic integration)和动态热力学积分法(dynamic modified thermodynamic integration)。普通法和动态法的区别与FEP中一样,前面已经讨论过,在此不再赘述。

FEP与TI属于第一类经典自由能算法,优点是具有严格的理论支撑,逻辑清晰,具有普适性。但是这两种计算自由能的方法计算量很大,耗时长,并且只能计算差别较小的两种状态之间的相对自由能,状态的差别较大时,很难指定变化的路径。因此,这类经典的自由能算法在实际的药物设计应用中有较大的局限性。

3 双湮灭法

FEP和TI虽然是比较经典的自由能计算方法,精确度较好,但是计算量大,只能计算差别较小的两个状态之间的相对自由能,而不能计算绝对结合自由能。因此,这两种方法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。为了计算体系的绝对结合自由能,我们常采用双湮灭法。

4 基于MM/PBSA的自由能算法

目前,应用最广泛的结合自由能计算方法是MM/PBSA,MM表示分子力学,PBSA表示用Poisson-Boltzmann方程解决体系中的静电相互作用,用SA(solvent area)解决体系的非极性相互作用,因此,这是一种结合分子力学与连续介质模型的结合自由能计算方法。

在MM/PBSA中,将结合自由能分为不同的能量项,要得到最终的结合自由能需要计算出每一个能量项。所有能量项的计算是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产生的大量构象,因此模拟的时间越长,构象采集越充分,计算的各能量项的数值越精确。

MM/PBSA的基本思路为:先从常规MD模拟轨迹中去除溶剂水分子的坐标后,得到溶质随时间变化的构象,计算体系的总能量EMM,对每个构象采用MD模拟相同的力场,计算得到所有的非键相互作用,采用正则模分析方法计算溶质的构象熵ΔS。

5 线性相互作用能

线性相互作用能(LIE)方法是由Åqvist在1994年提出的线性响应近似理论的自由能计算方法,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中的线性响应(linear response approximation)理论,将自由能分为极性和非极性的贡献。极性作用可以通过近似处理,非极性相互作用及疏水作用对结合自由能的贡献与溶质-溶剂的平均范德华相互作用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,Åqvist提出了LIE方法结合自由能的计算方法。

对于研究体系中的化合物,需要进行两次分子动力学采样,一次在溶剂环境中,一次在蛋白质环境下,如图1所示。通过线性拟合即可得到响应系数,用得到的模型就可以进行新化合物的结合自由能的预测。

图1 配体在溶剂环境(左)以及在蛋白质环境(右)下的状态

与FEP和TI相比,LIE也需要分子动力学采样,但仅仅需要对体系的始态和终态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,所以计算量大大减小。与半经验方法相比,也具有明显的优势。LIE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考虑到了体系的柔性,在保证预测复合物结构准确度的基础上,对体系的构象空间进行了采样;通过计算溶剂环境和蛋白质环境两次分子动力学,考察了去溶剂化效应对结合自由能的影响。并且,LIE的计算不需要任何特殊的程序或软件,普通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程序均可以实现LIE的计算,如Amber、Charmm等。

留下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